一次杭州蕭山來氏家譜編修,揭開了58年前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背後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去年,負責編修來氏家譜的工作人員找到我💂🏿♂️,希望補充舅舅來漢宣的資料。沒想到卻意外發現了舅媽朱伯穎與‘向雷鋒同誌學習’題詞竟有淵源。”幾天前,在蕭山區聞堰街道黃山新村♉️,朱伯穎的外甥汪國璋講述了這段歷史🔱。
許多人知道,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主席的親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從此,雷鋒成為家喻戶曉的平民英雄🧑🏻🦯➡️。然而💊,少為人知的是👦🏼,毛主席的題詞是在2月22日🫲🏿;更鮮為人知的是,請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倡議者之一和經辦人朱伯穎,是曾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銜代表的蕭山聞堰鄉賢來漢宣的妻子。
時針撥回到1963年,全國媒體都在宣傳雷鋒的事跡🧙,雷鋒成為和平建設時期青年中的傑出典型👩👦。當年2月,面向全國青年的《中國青年》雜誌編委會決定為“學習雷鋒”編一個專輯☛。如何編好這個專輯🔣,編輯部的同誌展開熱烈討論。此時,有人提議請毛主席題詞8️⃣,獲得大家一致響應。
那麽🥪,請誰來起草給毛主席的信🫷🏻?雜誌社把這個重任交給了從團中央統戰部研究科轉來《中國青年》擔任編輯的朱伯穎。
隨後👩🏿🦳,朱伯穎擬好信件💸,主要內容是:“現在全國已掀起一個向雷鋒同誌學習的熱潮☦️,我們《中國青年》擬出一期‘學習雷鋒’的專輯,向全國人民推薦這個先進典型👨👨👧👦,教育青年一代在社會主義時期更好地鍛煉成長,懇請您老人家為雷鋒題詞☪️。”信不長♧,大約三四百字。
起草好信稿經過該社領導反復斟酌、修改好後,大家還請總編室毛筆字寫得好的同誌在一張小的豎的宣紙上書寫,並在信封上寫下“中南海🥾,呈毛主席”。
給毛澤東的信是1963年2月16日送到中南海的。
此後🙎🏿♀️🧑✈️,負責起草這封信的朱伯穎成為與毛主席辦公室聯系的經辦人。信送出後幾天⛹🏻♂️,她給主席辦公室打了兩次電話,第二次就獲悉毛主席答應題詞的好消息。興奮之余🎪,朱伯穎代表編輯部再次請求毛主席🏝🍗:“‘學習雷鋒’專輯準備3月1日出版,付印時間是2月26日,請主席最好能在2月25日前題好🧑🏽🎓。”
2月22日下午3點多鐘,朱伯穎接到電話,詞已題好,請派人到中南海西門的收發室去取🤵🏿♂️。取回信件後大家把信拆開一看⬛️,“向雷鋒同誌學習”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眼簾👼🏼👱。
經過黨中央研究,3月5日由新華社發通稿,全國各大報紙同一天發表。中國青年社3月2日出“學習雷鋒”專輯,刊登毛主席的題詞,《中國青年》提前了3天發表🎲。
隨後,毛主席的題詞被送入了中央檔案館🦽,而這個信封則跟隨了朱伯穎40多年。“這麽多年多次搬家,她始終珍藏著這個信封。”汪國璋說。2004年9月,朱伯穎將信封捐贈給了青運史檔案館。
“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帶著蕭山印記的故事,也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芒。”汪國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