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光明日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在我國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未來。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破阻前行、接力改革的一年。改革是新時期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黨和國家以解決製約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出發點,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為落腳點,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加快發展、穩步推進👷♀️🔊,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廣度都前所未有。
縱觀今年🚕,教育改革的邏輯和思路十分清晰:即通過改革🧑🏿🦳,加快教育領域的結構性調整🙏🏿,促進教育公平🤘🏻,從而推動整個教育鏈條的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進一步釋放人才紅利🧝🍹,實現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使教育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教育是民生之首,公平正義則是教育最大的價值基石和追求👩🏼🦰。保障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有賴於規則的完善和製度平臺的構築。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方案,破解“擇校”難題;推進戶籍改革,落地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政策🧑⚕️;啟動以高考改革為核心的招生考試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以上種種打破藩籬突破重圍之舉,無一不劍指“公平”二字🚘。公平,讓每個孩子都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讓社會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教育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釋放更多人才紅利,需要適時調整教育和人才結構。我們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以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為著眼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全國高等院校改革👨👧👧,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改革中🟠,我們同步推進立德樹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固樹立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價值自覺。
我國現有2.6億名學生、1400萬名教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5%,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達到GDP的4%🔨。新中國成立65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得以保障,億萬人的命運因此改變👵🏽。歷史和實踐證明,我國已成功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教育之路。我們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製度,爭取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本報評論員)